梅花(北宋·王安石)
梅花
作者:王安石
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¹。
遥知不是雪²,为有暗香来³。 [1]
词句注释
-
凌寒:冒着严寒。
-
遥:远远地。知:知道。
-
为(wèi):因为。暗香:指梅花的幽香。 [2]
-
译文
那墙角的几枝梅花,冒着严寒独自盛开。
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?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。 [3]
作品摘要
《梅花》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。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,傲然独放;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,以梅拟人,凌寒独开,喻典品格高贵,暗香沁人,象征其才华横溢。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,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、主张正义的人。全诗语言朴素,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,却自有深致,耐人寻味。
创作背景
宋神宗熙宁元年(1068),王安石上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》,主张“发富民之藏”以救“贫民”,富国强兵,进行全面改革。而反对者谤议不断,熙宁七年(1074)春,天下大旱,饥民流离失所,王安石罢相。次年二月,王安石再次拜相。熙宁九年(1076),再次被罢相后,心灰意冷,放弃了改革,后退居钟山。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的地方,因此写下此诗。 [4-5]
作品鉴赏
-
文学赏析
此诗语言朴素,对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绘,却自有深致,耐人寻味。他的《北陂杏花》对杏花花、影俱妖娆的形象大加渲染,用“纵被春风吹作雪,绝胜南陌碾成尘”来强调杏花的高洁、坚持的精神,写得很张扬外露。而这首写梅花的诗,其思想内涵实是相通的,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。
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,傲然独放,“墙角数枝梅”,“墙角”不引人注目,不易为人所知,更未被人赏识,却又毫不在乎。“墙角"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,孤芳自开的形态。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,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。“凌寒独自开”,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态,而只写她“独自开”,突出梅花不畏寒,不从众,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,仍然凌寒而开,写的是梅花的品质,又像写人品。“独自”,语意刚强,无惧旁人的眼光,在恶劣的环境中,依旧屹立不倒。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。
后两句,重点放在梅花的幽香上,“遥知不是雪”,“遥知”说明香从老远飘来,淡淡的,不明显。诗人嗅觉灵敏,独具慧眼,善于发现。“不是雪”,不说梅花,而梅花的洁白可见。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,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。诗意曲折含蓄,耐人寻味。暗香清幽的香气。“为有暗香来”,“暗香”指的是梅花的香气,以梅拟人,凌寒独开,喻典品格高贵;暗香沁人,象征其才华横溢。
雪本身也是很美很白的,但是这还不够,很美好很清白,却不能给别人送去幽香,“雪却输梅一段香”。这好比一个人:你光长得美长得帅,却没有好品德好才学,那就没有什么了不起。你不仅长得美长得帅,还品德高尚才学出众,但却仅仅洁身自好,没有多少奉献,没有带给他人愉悦的幽香,那也是很可惜。
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,冲破严寒静静开放,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,这是绝世之梅,也是绝世之人。 [6-7]
-
名家点评
现代红学家、史学家、书法家冯其庸《中国文学史稿》:“他的抒情写景小诗,在当时就是很著名的。例如《江上》《梅花》……以上这些诗,都是情景交融的好诗。” [8]
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管士光《浅草集》:“王安石《梅花》诗不仅写了梅之色,更写出了梅之香,这也是从梅有暗香的角度来写梅胜雪的方面,诗人借雪的形象,突出了梅花之香。” [9]
作者简介
王安石(1021-1086年),字介甫,号半山,汉族,抚州(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)人,北宋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。与“韩愈、柳宗元”等,并称“唐宋八大家”。熙宁二年(1069年)提为参知政事,从熙宁三年起,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推行新法。熙宁九年罢相后,隐居,病死于江宁(今江苏南京市)钟山,谥号“文”,又称王文公。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,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,被列宁誉为是“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”。 [10]
参考资料:
新课标研究组. 新课标必读丛书红皮系列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[M].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, 2015.10.第209页
因为 .汉辞网[引用日期2021-01-27]
本书编写组编.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 第2卷[M]. 南京: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, 2016.02.第9页
周啸天.宋元明清诗词鉴赏:四川人民出版社,2003年02月:55
费安主编. 诗词欣赏[M]. 重庆:重庆大学出版社, 2011.01.第93页
王星注评. 国学经典丛书 千家诗[M]. 武汉:长江文艺出版社, 2015.07.第61-62页
雷启洪.王安石诗文赏析:广西人民出版社,1986年09月:2
冯其庸著. 中国文学史稿 下[M]. 青岛:青岛出版社, 2014.01.第689页
管士光著. 浅草集[M]. 北京:中国书店, 2007.01.第413页
杨永胜编. 国学常识全知道[M]. 北京:外文出版社, 2012.06.第278页
上一篇:送元二使安西(唐代·王维)
下一篇:敕勒歌(南北朝时期民歌)
- 年代作者
-
- 李白 (5)
- 杜牧 (3)
- 李商隐 (2)
- 先秦 (1)
- 屈原 (1)
- 唐代 (27)
- 韩翃 (1)
- 20世纪 (1)
- 毛泽东 (1)
- 北宋 (6)
- 李煜 (1)
- 杜甫 (3)
- 元代 (1)
- 马致远 (1)
- 苏轼 (3)
- 东晋 (2)
- 陶渊明 (2)
- 佚名 (6)
- 南宋 (7)
- 辛弃疾 (3)
- 明代 (1)
- 杨慎 (1)
- 崔颢 (1)
- 周代 (1)
- 李清照 (2)
- 王昌龄 (1)
- 王维 (2)
- 卢照邻 (1)
- 春秋 (1)
- 东汉 (1)
- 曹操 (1)
- 陈子昂 (1)
- 岳飞 (1)
- 张继 (1)
- 王翰 (1)
- 贺知章 (1)
- 岑参 (1)
- 柳宗元 (1)
- 文天祥 (1)
- 王安石 (1)
- 南北朝 (1)
- 王勃 (1)
- 张若虚 (1)
- 杨万里 (1)
- 北魏 (1)
- 友情链接
本文暂无评论 - 欢迎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