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江红·小住京华(清代·秋瑾)

秋瑾2512023-05-31

满江红¹
清代·秋瑾

小住京华²,早又是中秋佳节。为篱下黄花开遍³,秋容如拭(shì)⁴。四面歌残终破楚⁵,八年风味徒思浙⁶。苦将侬(nóng)强派作蛾眉⁷,殊未屑⁸!

身不得,男儿列⁹;心却比,男儿烈¹⁰。算平生肝胆¹¹,因人常热¹²。俗子胸襟谁识我¹³?英雄末路当磨折¹⁴。莽(mǎng)红尘何处觅(mì)知音¹⁵?青衫湿¹⁶!

满江红·小住京华(清代·秋瑾).jpg

词句注释

  1. 满江红:词牌名。又名“上江虹”“念良游”“伤春曲”等。此词双调九十三字,上阕八句四仄韵,下阕十句五仄韵。

  2. 小住京华:到京不久。小住,暂时居住。京华,京城的美称,这里指北京。

  3. 黄花:指菊花。

  4. 秋容如拭:秋季的天空,明净得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。

  5. “四面”句:此用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“四面楚歌”典故,感叹列强侵略,清廷腐败,中国前途危险,也叹自己冲破家庭束缚的艰难和孤单。

  6. “八年”句: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。八年,作者光绪二十二年(1896)在湖南结婚,到作词时恰好八个年头。徒,空,徒然。思浙,思念浙江故乡。

  7. 苦将侬:苦苦地让我。苦,恨,遗憾。侬,我。强派:强行指定。蛾眉:本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,这里借指女子。蛾,一作“娥”。

  8. 殊:很,甚。未屑:不屑,轻视,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。

  9. 列:属类,范围。

  10. 烈:刚烈,不轻易屈服。

  11. 肝胆:指真诚的心。

  12. 因人常热:为别人而屡屡激动,表明自己真心诚意地结交志同道合的知己。一作“不因人热”。

  13. 俗子胸襟:庸俗之辈的胸怀。俗子,指王廷钧及官场上那帮醉生梦死的官吏。一作“俗夫”。

  14. 末路:路途的终点,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。

  15. 莽红尘:莽莽人世。莽,草木深邃的地方。红尘,社会,人世间。

  16. 青衫湿: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。语出唐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江州司马青衫湿。”


译文

我在京城小住时日,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,在菊花的点缀下,秋天的风景显得更加明净,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。四面的歌声渐歇,我也终如汉之破楚,突破了家庭的牢笼,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。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,其实,我是多么地不屑啊!

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,加入他们的行列;但是我的心,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。我平生对国对民赤胆忠心,并常常为他人、为国家、为民族的忧患而心潮起伏、热血沸腾。凡夫俗子的胸怀狭窄,怎么能够理解我呢?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,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。大千世界茫茫红尘,我到哪里找到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同道之人呢?这怎能不令人潸然泪下!

摘要

《满江红·小住京华》是清末女革命家秋瑾的词作。此词上阕描写作者眼见祖国被列强欺凌处于内忧外患之中,抒发了作者为国报效的决心;下阕表现作者不甘身为女子的英雄情怀,抒发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。全词风格爽朗豪迈,语言刚健清新,通过层层表述表现了作者追求革命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忱,激越愤慨之情充溢其间。

创作背景

《满江红·小住京华》作于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(1903)。秋瑾十八岁时,嫁给湖南人王廷钧。王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。光绪二十四年(1898)前后王廷钧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,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。寓京期间,她接受了新思想、新文化,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,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,追求妇女独立与解放。光绪二十九年,秋瑾与王廷钧矛盾激化,写了这首总结婚后及北京生活的词。

文章赏析

此词是言志之作,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。词作基调高昂,语言刚健清新,通过层层表述,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,真切感人。

上阕描写作者眼见祖国被列强欺凌处于内忧外患之中,抒发作者为国报效的决心。开头六句描写作者寄居京城,时届中秋菊花盛开,天空明净得像擦拭过一样。这六句明写秋景,暗寓作者内心的悲愤,为下面抒情张本。“四面”句,用“四面楚歌”的典故。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,导致庚子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,作者目睹列强的野蛮暴行,感叹祖国处于危难之中。“八年”句写作者十八岁与王廷钧结婚,至写此词时,前后恰为八个年头。“风味徒思浙”,八年内心的苦闷只是空想故乡浙江。这一句写出作者跟随丈夫寓居京城时,虽然接受了新文化、新思想,但在王家仍受封建礼教束缚,“饱食终日,碌碌无为”,内心极为苦闷。上阕歇拍,作者用“苦”及“殊未屑”等词语,表达了不甘心屈为女子,“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,以吐抱负,宁能以米盐琐屑终其身乎”,抒发要为国报效的决心。下阕抒发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。开头四句写虽然身为女子,但有比男子更刚烈的心志。语言铿锵有力,掷地有声。接下来的“算平生”两句,进一步写自己有为国为民的侠肝义胆。“青衫湿”化用唐代诗人白居易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落青衫的典故,这里作者感叹自己找不到知音。下阕的最后几句,先写自己在祖国内忧外患时,有为国报效的决心,但这一理想不能实现,受到“磨折”,接着抒写了找不到知音的苦闷心境。这几句虽然有些消沉,但字里行间洋溢着希望能团结同志,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的热情。

这首词风格爽朗豪迈,慷慨悲歌,表现了作者追求革命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忱。作者的“青衫之泪”,绝不是消极的自怨自艾,而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。词中蕴含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,对之后的革命起到了思想上的推动作用。

名家点评

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王祖献《试论秋瑾前期的诗歌及其思想》:这首词写出她对身为女子、受礼教束缚、被人轻视、不得施展抱负的忿忿不平,表现出她侠义满胸怀、肝胆过于男子的气慨。读后仿佛如见她的热心烈性,因而深刻感人,充分反映出受压迫妇女寻求解放的强烈愿望。

作者简介

秋瑾(1875—1907),中国民主革命志士。原名秋闺瑾,字璿卿,号竞雄,别署“鉴湖女侠”。浙江山阴(今绍兴)人,生于福建闽县(今福州)。清光绪三十年(1904)东渡日本留学。积极投身革命,先后参加过三合会、光复会、同盟会等革命组织,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与徐锡麟相约在浙江、安徽同时起义,事泄被捕殉难。善诗歌,有《秋瑾集》。
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duanzha.com/ci/139.html 

分享到:
文章下方广告位
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