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仙子·讥时(元代·张鸣善)

张鸣善2592023-07-13

【双调】水仙子·讥(jī)时¹
   元代·张鸣善

铺眉苫(shān)眼早三公²,裸袖(xiù)揎(xuān)拳享万钟³。胡言乱语成时用,大纲来都是烘(hōng)⁴。说英雄谁是英雄?五眼鸡岐(qí)山鸣凤⁵。两头蛇南阳卧龙⁶,三脚猫渭(wèi)水飞熊⁷。

水仙子·讥时(元代·张鸣善).jpg

词句注释

  1. 双调:十二宫调之一。水仙子:曲牌名。属北曲双调,另属北曲黄钟宫,正名“古水仙子”。

  2. 铺眉苫(shān)眼:即舒眉展眼,此处是装模作样的意思。元人口语。苫,盖住。三公:原指大司马、大司徒与大司空,这里泛指朝廷高官。

  3. 裸袖揎(xuān)拳:捋起袖子露出胳膊,这里指善于吵闹打架的人。元人口语。万钟:指很高的俸禄。钟,古量器名,十斗为一斛,六斛四斗为一钟。

  4. 大纲来:总而言之。元人口语。烘:即哄,指胡闹。

  5. 五眼鸡:好斗的公鸡。岐山:在今陕西岐山县。鸣凤:凤凰。

  6. 南阳卧龙:即诸葛亮,这里泛指杰出的人才。

  7. 三脚猫:没有本事的人。渭水飞熊:即周代的太公吕尚(姜太公),这里泛指德高望重的高官。相传文王打猎前占卜,卜者说:“所获非龙非螭,非虎非罴,所获霸王之辅。”打猎时果遇太公于渭水之阳。“非虎”一作“非熊”,后“非熊”误为“飞熊”,并以“飞熊入梦”喻指国君获得贤臣。


译文

装模作样的人居然早早当上了朝廷公卿,恶狠好斗、蛮横无理的人竟享受着万钟的俸禄,胡说八道、欺世盗名的人竟能在社会上层畅行无阻,总而言之都是胡闹。说英雄可到底谁是英雄?五眼鸡居然成了岐山的凤凰,两头蛇竟被当成了南阳的诸葛亮,三脚猫也会被奉为姜子牙。

摘要

《水仙子·讥时》是元代散曲家张鸣善创作的一首散曲。全曲可分为两部分,前一部分先以三句排比形成鼎足对,以“大纲来都是烘”总括;后一部分以“说英雄谁是英雄?”提问,然后再以三个排比句作答,形成鼎足对,指斥当世所谓“英雄”的可笑可鄙。全曲结构对称整齐,语言直接通俗,比喻生动形象;寓庄于谐,冷峻尖刻。

创作背景

元代科举不兴,铨选制度混乱,读书人往往有不遇之感,故讽刺当政者是非不分用非其人,成为散曲中常见的主题。张鸣善的这首作品,就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作。

文学赏析

在散曲作家中,张鸣善是颇善讽刺艺术的一位。此曲题为“讥时”,通过辛辣的笔调,对腐朽、寄生而虚伪的元代上层社会作了无情的揭露。

“铺眉苫眼”“裸袖揎拳”“胡言乱语”欺世盗名者,他们居然位至“三公”,享受着“万钟”的俸禄,在社会上层畅行无阻,大售其奸。开篇三句就用大笔勾勒的手法,画出了元代上层统治者的鬼脸。所谓“堂堂大元,奸佞专权”(元无名氏《醉太平·堂堂大元》)是也,而善良、老实、正直的人是没有立身之地的。作者紧接着又总结一句“大纲来都是烘”——总而言之都是胡闹。这种泼辣的语言正是散曲本色,不同于诗词的注重含蓄。以下,作者便对这种奸贤不辨、是非颠倒的黑暗现实作进一步的嘲讽。

“说英雄谁是英雄?”以反诘语气提问,那含意是:“听话听反话,不会当傻瓜。”以下三句便以答语作阐发,指斥当世所谓“英雄”的可笑可鄙。岐山周公、太公吕尚、南阳卧龙当然都是盖世的英雄。然而元时俗话所谓“五眼鸡”“两头蛇”“三脚猫”等,指的都是凡庸之人。鸡称“五眼”,蛇具“两头”,猫仅“三脚”,可谓怪物,又不仅是凡庸。可见这组鼎足对的意味实则是很幽默、很丰富的。元代之“三公”沐猴而冠,也可窥见一斑。这样的欺世盗名、有害无益之辈,竟被捧为当世之周公、吕尚、诸葛亮,委以高官,享以厚禄,只能是可悲可叹。

漫画化的笔触,形成此曲的第一个特点。一开始,作者用“铺眉苫眼”“裸袖揎拳”“胡言乱语”等形容将对象作了丑化,进而又将他们变形,使之幻化成似凤非凤的“五眼鸡”、似龙非龙的“两头蛇”、似熊非熊的“三脚猫”,从而使其丑恶本质一望而知。

鼎足对的前后两用,形成此曲第二个特点。鼎足对的运用,本是元人散曲有别于诗词的新创。这种兼有对偶与排比的修辞,容易收到连珠炮似的效果,对此曲内容特别合宜。作者在运用上又有独到之处。一是妙嵌数字,工稳尖新。前句的“三公”“万钟”“时(谐‘十’音)用”运用了借对的手法;后三句的“五眼鸡”“两头蛇”“三脚猫”对仗更工,其实“五眼鸡”即“乌眼鸡”之音转,手法暗通。

全曲八句恰分两段,前段是先出三句排比,继以“大纲来”总收一句;后段则先以“说英雄谁是英雄”一句提问,继以三句排比。在结构上是由放而收,由收而放,是对称形式,读起来节奏感极强,兼有错综与整饬之致,饶有抑扬抗坠之音。

名家点评

明·王世贞:元人曲如……“五眼鸡丹(岐)山鸣凤,两头蛇南阳卧龙,三脚猫渭水飞熊。”……诨中奇语也。(《艺苑卮言》附录一)

作者简介

张鸣善(生卒年不详),名择,自号顽老子,元末平阳(今山西临汾市)人。其先人于北宋末年南渡,鸣善流寓江浙一带,居扬州时间尤长,曾官淮东道宣慰司(治扬州)令史、擢江浙提学,后谢病辞官。散曲今存小令十三首,套数二套,常以诙谐语作刺世讥时之词。
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duanzha.com/qu/180.html 

分享到:
文章下方广告位

网友评论